眼下正值春季茭白开始采收上市。种植茭白已成黄岩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去年复种面积5.4万亩,总产量约9万吨,90%以上的产品远销江苏、上海、山东、湖南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总产值3.26亿元,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月30日,记者到黄岩采风,一探“中国茭白之乡”菜农种植采收茭白的故事。
市面上肉茭价格
与猪肉价格差不多
在位于头陀镇下岙村的黄岩良军茭白专业合作社里,合作社负责人杨良军拿出了一包包装好的茭白,上面有二维码信息等内容。“拿手机一扫,产地等信息就一清二楚。”杨良军说,现在老百姓对食品安全很关注,产品质量很重要。
“现在刚上市不久,我们合作社一天的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杨良军介绍,现在市面上肉茭价格在每公斤24元左右,壳茭也卖到每公斤20元,“和一般的猪肉价格差不多。”
在合作社的田头,64岁的当地村民林秀美正在往田里撒石灰消毒。他是当地第一批种植茭白的。“我们村这一带田的地势特别低洼,一下大雨暴雨就容易受淹。有句俗语叫‘远看飞机场,近看是海洋’,种水稻,很难保收成。”林秀美说,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村里人最先开始种茭白。“头陀茭白种植就是从我们村开始的,现在有上万亩了。”
目前,林秀美家里种有5亩茭白,单单这一项一年收入就有五六万元,加上偶尔给合作社打打零工,还能有不少收入。
“1月16日,田里追肥。1月30日,选苗……”在合作社办公室里,杨良军拿出了一本“黄岩区农产品生产档案”,翻开一看,“田间农事操作记录”“农业投入品购买”“投入记录”等记得清清楚楚。
“这本档案由生产者持有,上面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绿色食品生产中禁用农药等,生产者需全程记录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农事操作,是生产者是否合规生产的证明。”黄岩区农林局副局长杨金顺说,这也是农业部门处罚的依据,近年当地有5名农户因此受刑事处罚。“质量是第一位的,我们在第一道关口必须确保安全。”
茭白叶堆肥还田
省钱又环保
“我们在头陀、新前以及北洋三个茭白基地实施了‘一品一策’安全示范基地建设,对茭白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与评估、强化监督管理等。”杨金顺说,目前进展总体顺利,取得了预期效果。
“我们从嵊州引进了茭白新品种,严格按照‘一品一策’实施,茭白长势很好,夏茭亩产能达到5000多斤,秋茭亩产有3000多斤呢。”黄岩利民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定军说。
茭白叶还田,也是“一品一策”里的一项内容。
茭白采收了,茭白叶如何处理是个麻烦事。如今,在黄岩区农林局的技术指导下,合作社实施茭白叶还田,“变废为宝”。
“我们不单单处理合作社里产生的茭白叶,还向周边的农户收购叶子。”沈定军订购了一台价值一万多元的秸秆粉碎机,用于粉碎茭白叶。“合作社只花了2000多块钱,其余的都由国家购机补贴了。去年我们秸秆堆肥60多吨,能节省肥料30%,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沈定军说,去年当地农林部门在合作社里搞了块试验田,有机肥能增产10%左右的产量。
“我们送到省农科院肥力检测,它有机质的含量达到60%左右,达到有机肥的标准。”黄岩区农林局蔬菜办主任陈可可说,“还田后,茭白的植株生长更茁壮,产量更高,品质也更好。”
“泥腿子”
做起“茭白经纪人”
沈定军除了是一名茭白种植户之外,也是一名“茭白经纪人”,收购周边种植户种植的茭白,然后去贩卖。
“我们去年的产值做到了1000多万元。最高的记录是一天发货30多吨,主要销往杭州、温州、长沙等地。”沈定军说,现在刚上市,收购价和市场售价会高一些,等清明过后会大量上市,价格会降下来。“一般均价维持在每公斤6到8块钱左右。”
沈定军的合作社还建了一个560立方米的冷库。“一方面是当茭白大量上市时,我们及时收购存放,这也是保护茭农的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证茭白的品质,并对市场进行调节。”沈定军说,他现在最愁的是工人难找。“现在人工工资忒高了,田间采收的起码得150元一天,还包吃住。我现在还缺20多人呢。”
黄岩官岙茭白专业合作社种植有400亩面积的茭白。合作社负责人是从事茭白生意近30年的谢文军。“我们合作社去年的产值做到了2000多万元。”在茭白行业从事多年的谢文军也觉得现在人工工资在不断上涨。“十年前田里采收的工人,包吃住80元一天就可以,现在起码得150元一天。”
和沈定军、谢文军不同,黄岩临潭茭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友春吃上了“技术饭”。“我从1982年开始种植茭白,最多时种了100多亩,现在年纪大了少种一点,今年自己家就种了5亩。”多年的种植加上悉心钻研,使今年64岁的王友春成了茭白种植的“土专家”,名声在外。
近年来,有不少地方邀请他去讲课,一些茭白种植大户聘请他当技术顾问。去年,单单讲课费加技术指导费,王友春就赚了7万多元。
去年9月,黄岩成立了茭白种植协会。王友春说:“我们成立协会,目的就是要茭白种植稳产高产,提高茭白种植质量。”协会自成立以来,通过到田头现场指导、召开技术交流会等形式,给当地茭农解决了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