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化腐朽为神奇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临海样本”

2014-11-22 13:26:33  来源:365体育官方中文版-台州日报   朱小兵

养殖场地面架空,污水集中收集,实现雨污分流;1万多立方米的沼气池储纳猪尿、猪粪,沼液无偿送给周边果园;近200亩墨西哥狼牙草一个月能消化吸收三到五吨沼液,草又是猪的好饲料……

临海白水洋镇的台州春法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春法对自家的生态养殖场信心满满。“我挺看好‘猪沼果’的养殖模式。”

这是临海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一个案例。今年以来,临海以实施“五水共治”为载体,探索形成了“农牧对接”、“西蓝花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我们计划到2017年全面消除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农牧有机结合、资源充分利用、生产全程清洁,建立起田园风光美丽的生态农业新格局。”临海市农业局局长蒋友辉说。

农牧对接,猪的排泄物成了上好肥料

养猪场附近不再臭气熏天,取而代之的是花卉飘香,果树成林。这一切在台州市富越农庄已经变成了现实。

富越农庄是临海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内几百亩花果蔬菜生长所需肥料,全部来自农庄内养猪场——粪液、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和沼气处理后产生的沼渣。

“这是采用‘零排放’发酵床技术的养殖模式。”临海市畜牧兽医局畜牧产业发展科科长金龙喜说,利用生物有机肥施肥,每年每亩可节约化肥成本300元,使果树增产20%。

而在临海,类似的省(部)级畜牧生态规模养殖场(小区)已有30个,规模和数量居台州首位、全省前列。

为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当地出台了《临海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并依托“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平台,在示范区内形成“种—养—加”一体的“三级循环农业体系”。

临海市乌峰葛根专业合作社的杨梅套种葛根项目,在200亩杨梅地里套种20000株葛根,葛根通过深加工开发出了一系列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亩收入达5000多元,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作为示范区的上盘、桃渚、杜桥等地60%以上农产品实现精深加工,90%以上农作物废弃物实现有效转化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普及率10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使用8.24万吨、农作物秸秆使用3000吨,利用率均达100%。

此外,当地还建立了“农牧对接”“三沼”社会化服务机构——临海市华德沼气工程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已与小芝镇康丰粮食合作社的1900亩粮食功能区进行农牧对接,消纳东塍、小芝等地50多家生猪养殖场排泄物,达到畜禽排泄物的完全消纳利用。

科技兴农,“田垟头”废弃物是宝贝疙瘩

在临海小芝镇岙坑村,地博苗木精品园区内绿意盎然,各色秧苗栽在特制容器里集中培植。

地博苗木精品园区负责人周霈霖介绍,为培植优质苗木,之前专门购买东北泥炭作为基质,成本较高。

从2012年开始,地博园区尝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将原本烂在地里的秸秆、苗木落叶等,经过养料添加,取代东北泥炭,成为新的低成本新培育基质。周霈霖说,园区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现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国家研究院所合作,实行产、学、研结合,实现双方共赢。

临海是我国重要的冬春季西蓝花生产基地,年产量15万吨,产品占浙江西蓝花总量的50%,全国的20%。如何处理西蓝花采收后约20万吨废茎叶成了当地亟待破解的难题。

几年前,作为国内首家西蓝花茎叶加工企业的台州市天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以西蓝花茎叶为原料,生产出了新型的植物性高蛋白饲料。”企业负责人王永东表示,该饲料经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结果证明,每1公斤产品约相当于0.5公斤鱼粉的粗蛋白含量,其营养价值远超出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草粉的水平。

临海市农业局产业科技科科长董友水介绍,此项技术可为畜禽养殖户年增收100多万元,为茎叶加工企业带来100万元利润。

此外,临海小芝鸵鸟养殖专业合作社则与临海上盘西蓝花专业合作社实行了种养联姻。西蓝花废菜叶作为鸵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青饲料,鸵鸟粪便作为西蓝花每年种植的有机肥,既解决了西蓝花废菜叶和鸵鸟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土地肥力和西蓝花、鸵鸟的品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张舒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