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石屋的回忆:记取海韵乡愁
真正区别一个个岛屿、村落的,不是地图上的标示和名字,而是滋润多年深入骨髓的村落文化。一条古街巷弄,一面粗犷的石门墙,一场祈求风调雨顺的祭祀……都是流淌于一个村落血液里的文化因子,赋予当地独特的灵魂与生命。
“几家渔户傍山崖,网罟高悬石径斜。落日沧波金万点,归帆阵阵绕飞鸦。”这是在1955年蒋军撤退大陆前诗人林位东写的《浦口归帆》的诗句,只言淡语中饱蘸离乡别绪。这里的“浦口”,指的就是大陈岛大小浦港口。
大小浦村,位于大陈镇下大陈岛中部南侧沿岸的一个小海湾内。这里地理位置独特,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适宜,拥有天然而优良的港口,离镇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和甲午岩以及海岛度假别墅区都很近。
大小浦也是岛上保存最完整的渔家自然村落。临崖而居的石屋,碧蓝的海水,嶙峋的礁岩,曾经高挂的网罟、袅袅的炊烟、高耸的桅杆,与阵阵鸣叫的鸥鸟和飞鸦,共同组成了一幅幅自然境界中的世外桃源般的画面。这里的石屋,其色调和建筑风格十分特别,以民国时期的黑色瓦片和褐色石墙为主,就地取材的糙石垒筑成墙,粗犷然坚固,经得住反反复复的台风和大浪的侵袭。
家住大小浦,年已八十余高龄的罗永才老人告诉记者,岛上渔民的生活还有许多特别的风俗与讲究,有些被看似带有迷信色彩,但究其本意,主旨还在于消灾避凶,祈求平安与丰足,体现了尚善求美向上的心理。
独特的建筑,优美的生态坏境,淳朴的民风,丰富的海产品,自给自足、舒适宁静而安逸的“慢生活”,岛上悠闲的时光正如常年和煦的阳光一样,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各地游客到此来畅游、体验。
2013年10月,国家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小浦自然村榜上有名,成为椒江区第一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在做好村庄基础设施和景观改造的同时,椒江更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在大陈镇,大力弘扬垦荒精神,全面修复战争遗迹,深化红色文化,全面整理捕捞、祭海等海洋文化,使海岛的“海味”更浓郁。
目前,椒江区已有7个村被省里列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对象,仅大陈岛上就有四个村:留有蒋经国暨王先金旧居等众多的战争和历史遗迹的卫星村,作为大陈岛深海网箱养殖大黄鱼的主要产区之一的胜利村,以及刚启动建设的凤尾村和南岙村。
区农办有关负责人认为,古村落保护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实施延续式、嵌入式或创造式改造,修旧如旧,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特色精品村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和农民文明素质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推动美丽乡村从‘外在美’迈向‘内在美’。”
章安“古郡治文化”、宗教文化,前所的农村“耕读文化”和“孝义文化”……在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古建筑、古村落、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和保护性修缮下,这些沉寂多年的古村落得以苏醒,正待向八方游客讲述自己的悠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