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本报热线部就“说声‘我是台州人’难不难”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台州以外的地方介绍自己时,有86.7%的受访者称自己是台州人。
对于在外打拼的台州商人而言,这声“我是台州人”,不仅仅是地域上的简单认同,更凝聚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这份情感,来自于对台州从默默无闻到享誉异乡的见证,来自于对台州人一开始的不被认可到后来受得起大拇指称赞的亲历。
台州在哪里曾是绕不开的话题
“当时,上海当地人对台州这个城市并不了解。”上海台州商会副会长、铟联集团董事长徐友昌,回忆起自己2003年初到上海时的印象。但每次介绍自己时,徐友昌总是坚定地说出“我是台州人”。
台州在哪里?如何让当地朋友快速了解台州?除了介绍台州的地理位置是位于宁波与温州中间外,徐友昌还会尽力挖掘出富有台州特色的记忆点。“我会向当地朋友介绍,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有杨梅、蜜橘、海鲜等特产,台州人做人做事很实在,以加深他们对台州的印象。”
18年前,陈文华离开台州来到江苏盐城经商。对他来说,“台州在哪里”也曾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个时候,当地人知道温州多一些,对于台州基本不太了解。”
江苏有个城市叫泰州,担心自己普通话不标准的陈文华,为了避免让当地人误将台州认为是泰州,于是每次介绍自己时,他都强调“我是浙江台州人”。
“随着近年来台州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这样的状况已经大有转变。尤其是在台州通了动车、高铁,央视天气预报城市增加了台州后。”徐友昌说,如今,不单单在上海,国内其他城市甚至在海外,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了解了台州。
在外台州商人口口相传提升台州知名度
初到异地打拼,想要被接受并站稳脚跟不是一件易事。对此,徐友昌深有感触。
“一开始,台州人不太被认可。”徐友昌说,当时温州人名气很大,很多人把温州人比喻成东方犹太人,“我认为除了温州人,台州人也是东方犹太人中的一员。”
上海台州商会于2003年成立,原本分散的台州商人开始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从与政府对接到生意交流再到权益维护等等,大家互相扶持,同样也受到团体的监督与约束。徐友昌说,慢慢地,“讲义气”“能吃苦”“会做生意”“很实在”的台州商人形象逐渐被认可。“现在,一说起台州人,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台州人在外形象的建立,离不开老一辈台州商人的辛勤打拼。”徐友昌认为,在宣传台州方面,在外台州商人是推介台州的中坚力量,“我经常会带海内外的朋友来台州玩,尝尝台州的特色美食。”
陈文华的微信朋友圈里,经常会转发关于台州的各类新闻。“现在网络很发达,了解家乡的发展近况也很方便。一个转发,不仅是在行动上践行了‘我是台州人’,无形中也给外地朋友提供了认识台州的‘窗口’,帮助他们了解台州。”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些常年在外打拼创业的台州人,每每回到家乡,收获的都是满满的欣喜与希望。
“每年回到台州,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山东台州商会会长、山东国投集团董事长翟世兰坦言,1989年自己离开台州去往山东创业时,台州的交通还不是很发达,资源也比较匮乏。正如这些年在外台州商人敢闯肯拼,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创业经营,台州也在发展的浪潮中稳步前进。
“如今,台州品牌越来越响,城市环境越来越美,知名度也越来越大。”翟世兰说,市委、市政府为在外台州商人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台州既坐山又望水,既古老又年轻,既宜居又宜业,自然禀赋优越,发展特色鲜明。
“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台州不断深化改革,坚持不懈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政府服务环境、科技创新环境、法治社会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环境和制度供给。”徐友昌希望,在外的台州商人都能回家来,大家一起为台州的大发展、大融合、大繁荣出份力。
“有首歌唱得好,‘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陈文华说,期盼台州在市区融合发展中不断提升辐射力、感召力,这也是在外台州人对家乡的深深情意。
相关链接
台州在哪里?这个问题你会怎么答——“我是台州人”系列报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