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云雾山庄的黄瑞兵通过多元化产业,带动乡村发展。
用多元产业,留住最美乡愁
上个月底,为期5天的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圆溜溜”乌骨鸡蛋新一代当家人陈美燕带去的5000枚鸡蛋,在两天内被抢购一空。
这样的行情,让陈美燕不由地感慨:“圆溜溜”的寒冬,总算过去了。
来自温岭坞根的“圆溜溜”鸡蛋是中国出口欧盟的唯一乌骨鸡蛋。然而,在2013年前后,受禽流感影响,欧盟市场对中国鸡蛋紧闭了大门,加上父辈投资失败,曾经的“明星蛋”一下子跌入寒冬,企业面临着破产危机。
不忍父母一手创办的企业毁于一旦,2014年,曾经执着考“铁饭碗”的80后姑娘陈美燕毅然扛起重担,带上自家的鸡蛋,每天凌晨6点到菜场找客户,一个人攻下100家菜场。
如今,合兴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场日产鸡蛋一万枚,仍供不上源源而来的订单。陈美燕琢磨着,围绕养殖和禽蛋销售,做更多文章,“接下来准备推出养生鸡煲,农业观光”。
有责任、有担当的年轻人返乡,带着在外积累的资金、技术和新的经营理念,正给农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1
走现代化品牌之路,做优农产品
温岭市新河镇六闸村治水文化公园背后,有一片钢架大棚搭建的现代化水肥一体可视化果蔬种植基地。
近段时间,老后生草莓负责人王新路,一直在这里忙着筛选幼果,以保证优生优育,元旦前后,红艳艳的草莓就可上市销售。
6年前,三十而立的王新路开始探索种植草莓,从一两亩试验田开始,到如今上百亩规模。他的草莓平均每斤可卖到40元,个别新品种草莓还论个卖,一个单价要10元。
台州土话中,“后生”就是年轻人的意思。后生做农业,和泥土打交道,在6年前,很多人不能理解,包括王新路的父亲,“他们觉得种田太脏太苦,我从小没吃过苦,去做这行不像样”。
做不做农业,两代人有不同看法,而在怎么种和怎么卖上,两代人也有过矛盾。
草莓果期长,可多次开花、结果,成熟期可从12月持续到来年4月,王新路只取品质最好的其中两茬,哪怕最后一茬结果很多,也不拿出去卖。对此,他的父亲不能理解,认为太浪费,就算口感差一点,卖不了高价,低价也可以销售。而王新路则坚持做好品牌口碑,要让消费者相信自己地里拿出去的草莓,始终是精品。
走品牌化道路,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新一代农业青年的共同坚持。
台州诚达珍稀动物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虔,同时兼任着温岭青年农业产业化促进会会长一职。他告诉记者,协会40多名会员不管产业规模大小,都坚持做健康优质的独立品牌农产品。
“食品安全一直被协会成员放在首位。我们希望通过会员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带动周边的农业产品朝着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张虔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是一家之事,而是关乎整个行业、整个社会。
2
多元化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一个好的项目落地,势必会带动乡村的发展,不论是乡村就业,还是产业发展。
温岭大溪镇方山云雾山庄的黄瑞兵在自己发展茶叶规模种植的同时,也积极引导村里几十家村民共同种茶致富,主动帮茶农解决问题,指导茶农科学种茶,并统一收购,解决了茶农们的后顾之忧。
此外,黄瑞兵还走多元化道路,发展茶叶+观光,在茶园里投资建设了建筑面积约580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开办了结合农业观光、茶叶采摘体验、茶文化展示研究、农家餐饮,涵盖休闲、娱乐、文化等的农家乐,解决了周边部分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依托黄瑞兵的茶园,周边村民也跟着开起了三四家农家乐,方山滥田湖周边已逐步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家乐餐饮服务为延伸,涵盖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新型农业休闲模式,曾经的荒山成了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跟黄瑞兵一样,王新路也乐于分享。对于自己的种植技术,他很少藏着掖着,在他的手机里,光是草莓种植技术交流群就有60多个,他经常在群里和大家分享、探讨草莓种植的难题和经验。此外,他还是当地一家成人技术学校的就业外教导师,经常和学员分享草莓、西瓜种植技术和销售经验。
王新路说,种草莓是个技术活,自己刚开始时也吃过一些亏。“后来,我跑到宁波奉化向当地草莓种植的人拜师学艺,这才学到了不少种植经验。”王新路说,他获得过农业部门、团委等的帮助和扶持,经常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得到农技专家的指导,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
“很多次出去学习,除了交通费,不需要掏其他费用。我收获那么多,回来之后回馈给大家也是应该的。”为此,王新路经常将自己学习后的经验分享给同行,遇到其他人的求助,他也不吝惜帮助。
3
留住最美乡愁,延续历史文脉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振兴不属于单纯的经济范畴,它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
近年来,我市回乡青年,也就是一直这样致力于乡村文创事业,依托乡土文化,留住最美乡愁。
2017年初,85后的椒江姑娘陈婷辞去了“铁饭碗”,推出“乡识一场”创业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寻找更多乡村之美,让更多的城市人回归乡村。
“我们关注乡村旅游,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文创乡村旅游,同时也策划一些结合当地特色传统民俗的乡旅活动,联合一些民宿做‘亲乡村’的活动体验,以旅游的方式传承文化。今年国庆,我们与黄岩的民宿‘花语堂’共同策划了一场秋日流水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陈婷说,“同时,我们也关注乡村公益,研究地方志,寻找乡村老手工艺,记录老人家口中的乡村传说。目前,我们正在着手一个拯救老屋的项目。”
据介绍,目前“乡识一场”项目拥有乡旅定制游、乡旅线上服务平台、乡村旅游地产策划设计、乡村旅游地产的代运营和乡村公益五大板块,成功承接了很多大型公司的乡旅活动。
温岭坞根坑潘村的潘道林有一手做冬米糖、麻花、麻糖的绝活,早些年为了谋生外出去安徽、江西打工,他一度放下了这项传统技艺。
5年前,温岭万顺红糖的徐日兵回坞根做红糖时,特地将潘道林请了回来,在家门口重拾老手艺,推出以红糖为主要原料的麻花、冬米糖等系列产品,既丰富了红糖产品的多样性,也让农村的老手艺回归。
此外,徐日兵还主动与坞根镇下呈村办起了温岭首家村企联合建设的文化礼堂,企业搭建平台为老百姓提供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将企业所用到的红糖制作工艺融入到文化礼堂的内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