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康华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浙江康华眼镜有限公司,这家创建于玉环的企业,不显眼,却在瞬息万变的眼镜流行趋势中,赢得先机,成为眼镜配件企业中的佼佼者,成功跻身世界眼镜配件行业的前五强。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日前,记者走进康华公司窥探一二。
率先自动化 工人少了产值升了
“康华”有一奇:工人越来越少,产值却越来越高。2003年1600名工人,企业产值8000万元;2017年600名工人,产值达1.2亿元。
这其中的奥妙,不得不提“康华”的秘密武器——自动化生产,其中自动焊机是秘密武器中的王牌。
走进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这个其貌不扬的王牌——一人多高的透明玻璃罩子里,银白色的机体上全是各种线路,在红外线的控制下,机器上的焊头灵活地上下左右移动,几秒钟工夫,一条眼镜腿焊接完毕。
“这个设备造价不过50万元,但市面上根本买不到,是我们自己研发制造的,目前全公司共有6台。”说起自动焊机,“康华”技术部经理杨高连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以前人工点焊,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我们有时出高薪都招不到熟练工。如今有了这个自动焊机,焊接的角度、温度、精度等一切事宜都交给它完成,工人只需放放料,普通工人都能胜任,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
杨高连在“康华”工作了20余年,改装、研发的自动化设备达80余种。除了自动焊机,他的另一件得意之作是数控组合加工中心——“康华”的另一张王牌。
“目前公司共有数控组合加工中心21台,它们可以一次性完成一个眼镜配件的所有制作流程,还能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一台加工中心的生产效率顶得上4名工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杨高连说道。
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康华”平均每年投入800多万元用于研发新设备,实施机器换人。经过15年时间的努力,“康华”的自动化程度达到了80%以上,成为行业内率先完成生产自动化的企业。
接下来,“康华”计划用2年时间,再造80台数控组合加工中心,同时探索实施新的生产模式,只需将订单量、模型等数据输入设备即可等待成品,无需工人调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智”造能力。
紧跟新潮流 创新多了生意旺了
面对瞬息万变的眼镜流行趋势,“康华”总能快速反应,随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式样和工艺,牢牢抓住客户,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战越勇。
“要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就是要不断创新,除了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还要在潮流中跑得快,跟在别人身后是要挨打的。”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董事长高克胡坦言道。
创业之初,“康华”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年产值仅2万元,企业发展处处受限。当时,高克胡就暗下决心,要跟上新潮流,用科技的力量让康华改头换面。从1995年起,“康华”开始进行生产设备机械化改造、半自动化升级改造等,逐渐在国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2003年,“康华”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并很快站稳了脚跟。“能打入国际市场,我们的砝码就是研发速度快和交货速度快。”高克胡自信地说道。
在“康华”,10%的员工是研发人员,每年投入400万元研发专项资金,实现每年产品款式的创新少则100多项,多则400项,且研发周期较其他企业少30%—50%。
此外,“康华”在工艺创新等方面成绩不斐,其自主研发的眼镜配件材料新配方荣获国家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奖,“康华”成为国内眼镜配件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该新配方既保证了眼镜配件产品的绿色环保,还打破了国外眼镜配件行业的技术壁垒。目前,该项创新技术已在全国70%以上的眼镜配件企业推广,无疑给这些企业送去了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敲门砖”。
“研发速度让我们快速适应市场需求,而交货速度则让我们的竞争力大大增强。”高克胡说,“一个眼镜配件在数控机床中走完12道工序以前需要5到6天,交货周期至少在15天以上,现在我们有了自动化设备1分钟就能完成12道工序,某些产品的交货时间也缩短至10天以内。”
“康华”用科技创新栽下了一棵梧桐树,成功引来了一只又一只金凤凰。欧洲、美国、日韩、土耳其、巴西、印度等10多个地区和国家的客户订单源源不断向“康华”抛来,这其中就有全球最大的眼镜生产企业——陆逊梯卡华宏。两年前,“康华”的产品还进入陆逊梯卡华宏的免检目录。
高克胡称,“康华”将计划实施信息化和自动化融合,实现生产全流程无纸化,最终实现“黑灯工厂”、无人车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