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6月25日,郭口顺在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女子民兵哨所,勉励民兵们尽心守海防,热心为人民。
6月25日,周一,清晨7点,夏日的玉环坎门,阳光已有些灼人,郭口顺和往常一样,来到坎门关工委上班。
93岁高龄,他精神矍铄,坚持每天上班,做他喜欢做的——“为老百姓多做点好事”。
战争年代,他是民兵英雄,屡立战功。和平年代,他是建设急先锋,敬业爱民。1987年离休了,他再次请缨,31年来为关心下一代操劳奔走。
是什么让这个70年党龄的老党员永远年轻?七一前夕,我们走近郭口顺,听他讲入党的初心,讲他的坚持、情怀和担当。
郭口顺的坚持
对于郭口顺来说,坚持与争先,早已刻在了骨子里。
1948年8月,中共玉环港南区委批准建立民兵队,郭口顺任队长。为配合游击队作战,郭口顺把地下交通站设在了自家。郭口顺是家中独子,母亲林细凤全力支持他参加革命,并帮助站岗放哨、代转信件,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联络员”。民兵们要把搜集到的情报秘密送给游击队,还要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文件带回坎门。初建一年,上通下达的情报和指示就多达100余件(次)。
“送情报不能从城里走大路,要翻山越岭。为了快一点,有时还要跑步前进,有时夜太黑在山里迷了路,只能找个坟地窝一晚,等天亮再走。”郭口顺说,自己一点也不怕,就想着要坚持下去,要把信送了。
除了在地下与敌人展开斗争外,郭口顺还带着民兵营的战士,和敌人真刀真枪地干了7个年头。
坎门民兵最自豪、最值得讲的要数南排山海战。1951年5月间,敌军舰在外围保护他们的大木帆船突围。5日上午,接渔民报告敌情,郭口顺率坎门民兵40余人分乘6只小钓船,于南排山东南海域搜寻目标。
“小船打装备精良的大木帆船,打不打?我们不但要上,还要打赢。趁着海上起雾,我们全速冲向敌人。”郭口顺说,当靠近敌人时,敌人的机枪手一下慌了手脚,子弹都卡壳了。
“当我们扛着缴获的重机枪、长短枪和5000发子弹,带着俘虏上岸时,老百姓围上来,高兴得像过年一样。”郭口顺告诉我们,这次战斗,民兵自发组织用小钓船打垮海匪的大帆船,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经典战例。
“我这个人,不甘落后。打仗时,一定要打赢;做工作,自然也要尽力做好。”郭口顺说,自己的人生原则,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坚持——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坚持事事要带头;坚持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坚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1948年入党至今70年,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如今已93岁的郭口顺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胃炎,半个月前还住过院……但还溜出病房赶工作。
“工作一忙起来,生病的事情都忘记了,工作好‘治病’的。”郭口顺说,很多人问他,你还要做到什么时候?他说,只要脑子还能思考问题,手脚还能动,党和人民需要,就继续干下去。
郭口顺的情怀
郭口顺是个苦孩子。14岁时,捕鱼的父亲,在一次海难中去世,家里很穷,常常吃不上饭。
当时,坎门人民深受多重剥削、压迫和海匪劫掠,民谣称:“渔民头上三把刀,海霸海匪加风暴。”
1948年3月,22岁的郭口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坎门工农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坎门要解放,要让穷苦的渔民过上好日子。”郭口顺说,当时有个民谣,他要做的,就是这个民谣里唱的——“吃水不用愁,点灯不要油,海匪消灭掉,有吃有的用。”
时光流转,硝烟远去,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郭口顺的信念始终不变,一以贯之地对老百姓好。
郭口顺在担任玉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人大在全县考评中拿了个第一。“主要是服务态度好,老百姓上门来,一张凳子先坐上,一杯茶再递上,是必须的。反映的问题,能帮忙解决的,就马上去做,不能解决的也帮着联系相关部门落实。”郭口顺说。
无论身居官位还是告老还乡,不管地位和身份如何变化,郭口顺内心的信念不变、执著如初、激情依旧。
一件小事,足见老人的爱民情怀。5年前,郭口顺和妻子,去养老院看望自己中风的大儿子。偶然间,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陈孝银,双手无法正常使用,伏着头不断啄食碗里的饭菜。
此后,郭口顺和妻子,就时常去看望陈孝银,哪怕后来大儿子不在这家养老院住了。而且,每次去都不空手。
至今,郭口顺多方筹集资金,资助了180多户困难家庭。
郭口顺的担当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宁静的坎门海港上,一支身穿迷彩服的队伍行进在海防线上,步履铿锵,英姿飒爽。这就是有着“东海第一哨”之称的玉环县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女子民兵哨所。
建哨20多年来,一代代民兵传承和发扬了坎门基干民兵营精神,沿着郭口顺等老一辈革命者的足迹,牢固树立起忠于职守、扎根哨所、献身海防的无私奉献精神。
作为坎门英雄基干民兵营首任营长,郭口顺回忆解放前成立坎门民兵队那会儿记忆犹新,“当时,敌人有几百人,还有枪有炮;我们只有8个人,没有枪。但是,我们不怕,大家想了各种‘巧’办法与敌人斗智斗勇。”郭口顺说,白天,他们用番薯刻字刷墨,印好宣传单,到了晚上,就去街上贴革命标语,警告海匪不要欺负老百姓。“这样做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同时也震慑了敌人。”
在1949年5月到1955年7月,郭口顺率领坎门民兵队共参加了28次战斗,俘虏土匪支队长以上的达155人,缴获轻重武器300余件,各类子弹3万余发。郭口顺带领的群众武装组织被誉为“东海轻骑兵”。
解放后,郭口顺先后担任坎门镇副镇长、镇长,坎门区委书记,玉环县水产局局长,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任。无论何时何地在何岗位,他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庄严誓词。
1987年,郭口顺离休了,两袖清风,回到老家坎门,但依然闲不住。
“有一年,我去杭州少管所,里面的玉环籍迷途少年,有60%是坎门人。”郭口顺说,当时看到当地一些青少年不务正业,不少学生经常打架滋事,青少年犯罪率在上升,心里特别着急,就下决心帮助青年人好好成长成才。
就在离休当年,他自告奋勇出任坎门镇关工委主任,不要分文报酬,不过节假日。
白天,他走访中小学师生和家长,收集问卷,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晚上,伏案编写《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宣讲材料……以一位老党员的诚挚情怀,用一片丹心呵护新苗。
30年寒来暑往,郭口顺放弃了2000多个节假日,做各类报告100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30多万人次。
誓言无声,初心永恒。就在坎门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后,郭口顺又冲进了新的战场——禁毒。
“打仗时,我要冲到最前面。做事,也是这样。而做了,就要把它做好。”郭口顺说。
在他的提议和坚持下,2007年,坎门禁毒阳光会所诞生了。如今,在郭口顺的感召下,一大批离退休干部,都成了坎门禁毒阳光会所的资深骨干,还有600多名老干部、老教师、老民兵、老渔民被郭口顺的执着感动,成为禁毒帮教志愿者,用真诚和执着,谱写了一篇篇禁毒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