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展板是郑桂焦的心头肉,她总会隔三差五地擦洗、整理。
每当夜幕降临,三门县海游街道善岙杨村文化礼堂便热闹起来。气排球、篮球、排舞、腰鼓……近百名文体爱好者聚集在此挥洒汗水与激情。其中有一个人,无论晴雨,每晚都会出现在这里,她就是该村村委、文化礼堂管理员郑桂焦。
从2008年当选村委,郑桂焦便与文体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冲破阻力,组建12支专业队伍;自掏腰包,甘当全能“保姆”……如今,该文化礼堂获评浙江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该村成为享誉三门的“文体第一村”。
让村民从牌桌走向广场
回忆起竞选初衷,郑桂焦坦言:“我想改变我们村的风气。”
当时,该村村民多以出海跑船为生,禁渔期期间,400多户、1600人左右的村庄里,竟有十七八家麻将摊、扑克摊,村民赌博成风,邻里口角不断。郑桂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当选为唯一的女村委后,她毅然挑起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的重担:“我相信,只要做好文化工作,村民素质定能提升,乡风民风自然和美了。”
如何让村民从牌桌走向广场,郑桂焦几番思量后,决定发动妇女组建排舞队、腰鼓队。当时,排舞刚刚兴起,不少村民对排舞有偏见:“扭扭跳跳成何体统”“不正经人才会当众跳舞”……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为此,郑桂焦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厚着脸皮、磨破嘴皮,打消大家的各种顾虑,艰难地凑了十几个妇女,组建了排舞队。
此后,她每晚组织大家进行教学、排练,渐渐地,村民对排舞的态度有了改观,不少妇女主动加入排舞队,排舞队一下壮大到四十余人。大家从一开始的随便跳跳,到跳出水准,还捧回了不少奖杯。此后,村民们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文体活动。腰鼓队、羽毛球队、气排球队……目前,该村共组建了12支专业队伍,队员多达230余人。
“现在村民很少有打麻将的,凑一桌都难了。”郑桂焦欣慰地说。
管理员、司机、保姆,一人扮演多重角色
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文体队伍管理也面临类似问题。“我对队员的要求很高,平日里要求大家每晚练习1.5小时左右,备赛时一晚要练3小时。”郑桂焦说。不少妇女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顾老小,有的晚上还要做缝纫赚钱,为此,不少人动摇了。
“桂焦,晚上我家孩子没人看,实在不好意思。”“放心,我来给你看。”“桂焦,我还在外地,赶不上晚班车了。”“没事,我来接你。”……只要力所能及,郑桂焦总尽力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实际上,不少人是被郑桂焦舍家弃业的精神所感动。郑桂焦经营着一家副食品批发商店,日均营业额1.5万元左右,自从她一头扑进文体事业后,她的商店隔三差五关门谢客。而唯一的女儿,从2008年开始,便由其丈夫接送、辅导作业。
“桂焦牺牲了很多,贴油费、手机费不说,还经常自掏腰包给我们买饭买水果,她的小货车简直就是我们排舞队的专用车。”村民杨爱枝连连夸赞道。村党支部书记杨天徐则说:“桂焦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在她的积极努力下,我村形成了非常浓厚的文体氛围,我们正在建设体育休闲小镇,继续擦亮文体金名片。”
付出总有回报。郑桂焦获评浙江省千名群众文艺骨干,还成为首届浙江省“最美文化礼堂人”提名人选。用她自己的话说:“一个村子不仅要热闹,更要热闹得有文化,这才叫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