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夏连生:钝感的力量

2016-09-13 09:33:31  来源:365体育官方中文版-台州日报   严 鹰

夏连生(右)正在车间指导员工对汽车进行设备检测,并对他们的技能进行考评。

人物名片:夏连生,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装厂副厂长。他出生于安徽一户普通农户家庭,2000年进入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5年、2006年,夏连生连续两年代表吉利集团参加全国装配工大赛获得银奖。

车间来回走

一天至少1.5万步

被问到最近工作忙不忙,夏连生的反应颇为“迟钝”。他摸着头想着,没马上作答。夏连生圆圆的头,留了一个“短寸”发型。然后,他终于笑了。“这一整年都忙。” 他说。而且,每天忙得“惊心动魄”。

因为忙久了,他也不知道现在的自己算不算忙了。2014年起公司厂区迁址、2015年12月新厂区运行、生产线调试,夏连生忙得都没闲下来过。

2008年至2013年初,夏连生担任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装厂生产管理科科长,主要负责生产线上的事,现在,他是豪情公司总装厂副厂长——生产线、产品质量、调试……甚至在新厂区的员工吃住问题等琐碎事,都在夏连生管理的职责范围。

夏连生的“迟钝”另一个表现是,他也说不上来如何忙。他注意到自己一个细节:每天晚上回到家,微信会定时推送一条微信运动——他的步数很稳定,每天1.5万打底的步数,“铁定是好友里的前五”,和他不相上下的都是平时一起的工友。

厂区大,从这头走到那头,都要好一阵子。夏连生每天不停地走。“走到这里,停下来,解决这里的问题……不停地走,不停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多的时候,夏连生一天可以走下来20公里。这是他推算的。

之所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夏连生的解释是,这一整年,新厂区几乎“从零开始”,他面对的是,新建一个厂区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

2012年,新厂区签建,2013年打桩,2014年搬迁。之前,夏连生还在临海的老厂区当他的生产管理科科长,当时生产线上生产的“熊猫”牌轿车,曾经在国内市场风靡一时。之后,夏连生也荣升了职务。

新晋副厂长,夏连生的压力陡然而生,“因为新厂市场期望值高啊。”夏连生说。新厂区当然不能再生产旧款的“熊猫车”了——新厂区的出现,就是要符合市场期望值,生产更优质的车型。

装配工大赛

夏连生两年连获全国银奖

夏连生出生于安徽一户普通农户家庭。2000年,他成为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员。2002年,刚走上基层管理岗位的他,恰逢企业生产规模扩张,而夏连生所管理的工段,集中了80%以上的装配关键工序,在这样的环境下,夏连生结合了吉利特有的汽车生产方式,通过不断实践、总结、改进、再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切合当时发展环境的管理模式。

在他管理的工段,在质量、生产、现场、物流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2005年,夏连生参加了吉利集团在临海研究院召开的集团第一届装调工大赛,获得冠军,之后代表吉利集团参加首届全国装配工大赛,与另一名吉利员工一起获得银奖。

这个全国银奖意义非同一般,它不仅仅是夏连生个人的荣誉,还是整个吉利集团的荣誉。在当时,吉利汽车并不被同行看重,甚至有些业内人士对吉利集团的参赛不屑一顾。但是,这次比赛结果在汽车业界引起强烈震撼,可以说令他们对吉利集团刮目相看。而对于夏连生来说,他的装配技能在吉利集团无人能超。在第二年的集团装调工大赛中,夏连生依然将冠军收入囊中。而在第二年的全国装配工大赛中,他再次获得银牌。

成为一名管理者后

他开始研究管理

虽然,夏连生现在已经不在工段第一线钻研摸索技术,而是已经习惯于每天奔走在厂区内,协调和管理整个厂区的运行。但他毕竟是工段“工人”出身,对此,他有着自己的理解。

“人人都可以称得起工匠,不管他从事的是不是技术类的岗位。工匠是一种工作精神。”夏连生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专注”。

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就的人们,只有拥有“专注”这个属性,才能使得他们对于这个行业投入更多更持久的努力。“人专注于自己的行业,他就可以称之为工匠。”

夏连生为人朴实,做事踏实。同事说,夏连生是工匠,无论是他之前在工段,还是他现在奔走在厂区。

但在夏连生的背后,他似乎“木”于接收一些感受。对于专注力强的工匠来说,这种钝感反而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他忽略浮躁和喧嚣环境的干扰,保持自我专注的力量。

夏连生成为一名管理者后,他开始研究管理,更多时候,他需要向世界上先进汽车品牌去学习管理经验。夏连生参观过丰田汽车的一个工厂。

丰田制造汽车管理有多好?夏连生具体说不上来,“就是觉得舒服”。夏连生感受到的是丰田在生产管理上的从容和有条不紊。参观者目之所及,全是身穿制服的工人在辛勤有序地工作,丝毫不浪费一点时间。

但真正的管理者从来不迷信任何完美的管理模式。“像生产这样的简单概念,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掌握要领。”夏连生说,无论再怎么优秀的管理,它总有利弊和优劣的两面。

在自己的厂区里,夏连生要不断地解决下一个问题,寻找下一个问题。很多时候,他采用的都是适合自己厂区生产特点的管理模式。当然,这也得益于参观得到的经验,曾经的观摩学习给了他很多解决问题的灵感。

管理最高的层次是“不管理”——“也就是无为而治。”这是夏连生的目标。

责任编辑:张舒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