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森林,漫山遍野的绿色,总能唤起人们的美好向往,而绿水青山背后,是林业人的努力与付出。
三门林场位于三门县中部的湫水山上,总面积2万余亩,自1957年建立以来,一直靠砍伐树木、运营经济林为主。1995年后,三门林场全面停止林木商业性采伐,昔日的砍树人也放下了手中的斧锯,变身为护林人,做起了转型发展的绿色生态文章。
目前正值森林防火重要时期,这支由8人组成的护林队伍,在林间不停穿梭,守护他们心中的这片净土。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日前,记者来到三门林场,一阵阵歌声从林间飘来,护林员王胜满和队友们身着迷彩服,手持柴刀,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砍掉道路两侧的枯枝。漫长而严峻的防火警戒期,天干物燥,为了巡山护林,他们每天都要走上二十多公里的山路,但他们却乐在其中,“湫水山的风景和这歌差不多,山好水好,人也美。”
然而二十多年前,湫水山并不是现在这般模样。“以前我们把树木砍得很光,没树了又种回去,种好后又砍,这样反反复复,结果没能赚到钱。到最后,我们也不砍了,以生态保护为主。”护林队队长梅义豹回忆道。
由于破坏性的伐木经济体制,三门林场曾经历了“电锯惊魂”的危机。自1995年三门林场全面停止林木商业性采伐后,现代林场的可持续建设立马被提上日程。目前,护林员以保护动植物、森林防火等工作为主,同时他们还在沿路山壁种植护坡草,防止雨季到来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现象。
风里来、雨里去,在太阳下奔跑,也在雪天里长行,更常在陡峭山路与密密麻麻的树丛中穿行,一年下来,梅义豹和队员们至少要磨破三四双鞋。“三四月份我们最忙,除了巡山还会植树,而现在这几个月,我们则把防火放在首位,巡山时间延长,往往周末也不放假,一天24小时守在这里。”梅义豹说。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一口锅、几颗土豆、几个馒头,在石堆支起的临时灶上,队员们很快解决了午饭,又重新踏上巡山之路。
站在山顶,记者放眼望去,湫水山上的小树在阳光照耀下竞相生长,大树在小树的陪衬下更显挺拔。尽管护林生活寂寞、枯燥,但看到林场一天天的变化发展,这群地地道道的“林二代”都打心眼里高兴、自豪。“我们的父辈都在林场工作,我们的子女也生在林场、长在林场,对我们来说,林场就是我们的家。”梅义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