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山村位于三门县珠岙镇小港片南端,村下有座小圆山,名曰龟山。山北有一道长长的低岗环拱,岗下有个潭,叫龙潭,潭水深不可测。用二百米的长绳系个石头不停地放下去,绳子在潭面漂浮不起来。山南有座山峰,名为鹅冠峰,鹅脖下有座悬岩,名为滴水岩,瀑布三十余丈,飞流直下,似飞珠溅玉,到底下化作一帘朦胧的白色水雾。低岗东边相连一座花瓣形的两道马鞍山,称作短竹。短竹山头下有一大片的斜平石壁,叫做板壁岩,岩内中空,一年四季,晚上发出嘎嘎的响声,甚至姜家山村南的山湾都能听到,所以此湾名为闻声湾。绕着龟山的外层同样是四周环拱的尖圆形山峰,使整个地貌呈现出一个花形的图案来。
说起这奇怪的地形,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珠岙镇小港片是一条海港,东连大海,西通现在的天台县洪畴镇。一次,东海一条小青龙在龙宫玩得腻了,就与同伴海龟、海蛙往西春游。它们一会儿就游到海岸边,见有一条海港,就顺着潮水逐浪而来。
海港折转西南,小青龙好奇地探出身子,发现港湾两岸青山郁郁葱葱,平展展的沃野良田,一座座村落,田间有人正在插秧。它们曾经听母亲说过人间的生活,没想到竟这般美好。小青龙忙招呼海龟与海蛙透出水面一起欣赏。只见河面上不时有木船往来。船头上把舵的人摇着橹唱着歌,左右的人划着桨。那船头咿呀的歌声与划桨哗哗的水声传来,小船已经远去,水面留下荡漾的水道。不觉到了海港的最南端,发现一泓平坑清水注入海港,海龟提议大家上岸。于是海龟化作老人,小青龙化作青衣少年,海蛙变成白衣少年,三人双手捧起清水就喝,顿时清甜得沁入心肺。三人沿着平平的阴凉的水坑往里走。坑谷两岸连山交叉,森林阴翳蔽日,流水潺潺。
山神知道了,赶忙出外恭迎,盛情款待,晚上把小青龙安排在岗下的深潭里住宿。海蛙住在滴水悬崖的深洞中,海龟说自己喜欢住在平坑的沙石间。第二天,三人作别,就要回东海了,谁知山神苦心挽留,说是来一趟不容易,多住几时吧。禁不住主人有心,并且天天山珍野味热情招待,三人一住就到了六月底。
俗话说,六月尽,七月半,八月十六不用算,是说三门有这三个台风期。
一天中午,东边翻升起乌云,紧接着风声呼呼,大雨倾盆下个不停。台风来了。整个晚上,台风摧枯拉朽,把山城卷进前所未有的疾风暴雨之中。小青龙与海龟、海蛙腾身而起,只见山下的海港已经海天相连,分不清东西南北,脚下响起的是洪水的咆哮声。猛然听到一声天崩地裂的响声,三人奋不顾身地扑下水去,只见一座高山已经崩塌下来,堵住了平坑口的海港,中间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山岩。三人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吃奶的力气也挪不动它半分,因为岩石已经深深地陷入海港的泥石之中了。海港已经被泥沙凐塞,整条港湾一片汪洋,上游冲下来的房屋与树木杂物随波翻卷着,人也在水中沉浮。
三人急忙救人抢险。海蛙与海龟用四脚往两边扒开沙泥都无济于事。危急中,小青龙腾空而起,用龙尾向北拖去,在水中划出一条弯曲的水道,洪水终于排了出去,无数生灵得救了。水道却弯弯曲曲,那是小青龙为了避开村庄,急中生智改成的。
从此,小港变成了一条弯曲的溪流,向东流去,成了现在的珠游溪。小青龙,海龟与海蛙为了继续治水,决心在平坑住下来,守卫这方水口。平坑出水口留下巨石的深潭,就是小港上游的大岩潭,小青龙住的地方就叫龙潭坑。天长日久,海龟化作一座小圆山,就是龟山。海蛙住在滴水岩中,变成一只蟾蜍。
它们经常做好事,化成后生,给挑担的过往人们送短竹杖,后来留下的短杖就变成了短竹山。小青龙也活着呢。里塘村民茂堂公挑柴过溪,猛然见老样山头冲下一条大蛇来,吓得他叫不出声。可是从来没听过这蛇吃了什么人与畜。在亭旁镇前楼村也看见过它,可见它在大龙山脉中段生活着,就住在龙潭坑。樟树下建龙潭坑水库也避开龙潭建造,因为潭水太深了,并且里面还有水晶般的矿石紫石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