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箬横高龙书院的百年文脉

2018-03-05 09:33:54  来源:365体育官方中文版-台州日报   诸葛晨晨

高龙书院位于温岭箬横前九份村,于1909年动工开建。因前九份村原属于高龙乡(2001年,因行政区划调整,高龙乡并入箬横镇),因此名为“高龙书院”。

2017年,这座百年建筑开始跃然于各大媒体报道,入选台州市首批和合书院、温岭首批农村文化礼堂图书分馆……高龙书院已成为箬横的一栋标志性区域文化建筑。

近日,记者拜访了这座书院,了解这座百年老宅的文脉传承。

老记忆

高龙书院,原名九份书院,原址选在大地主陈启农的四合院内。这座四合院建筑动工于1909年,算起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大户人家讲究排场,四合院三面围河,陈氏这一大户人家就在东边河前筑起木吊桥,贵客临门拜访方能落下。

数十年后,这座六尺宽的吊桥方才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有学子登门陈宅,他们的目的,是来拜访一位叫张濬甫的箬横名士。当时,“四乐诗社”在温岭境内颇有声名,张濬甫就是成员之一。1933年,就在这座老陈宅内,他一手创办了高龙书院。

张濬甫,温岭湾张人,属于坊边张氏的族孙。如今,有关张濬甫在九份书院从教时的书面资料,少有遗存。

所幸,在民国丁亥年版的《坊边张氏宗谱》中,有他的传略,内有提到“(张濬甫)世业儒,幼时家道中落,刻苦自励,孜孜向学,年十六即设帐授徒……历馆高桥、盐盘、桥下、九份等处,凡四十余年,四方负笈来学者与日俱增,每遇贫寒优秀子弟无力入学者,不特免收其学费,且为之资助,因此,成材者颇不乏人……”据介绍,张门桃李满堂,培养出大量的箬横籍人才,多涉及教育、科学、医学等行业。书院鼎盛时,学生达160多人。

1944年,张濬甫先生病故,享年六十,书院随后停办。1949年后,屋舍被作为高龙乡政府办公驻地,上世纪60年代后一度闲置。

耳边似乎还环绕着张先生的教谕余音,但青苔已经摇上白墙黛瓦,窗牖残枝杂陈,曾经的私塾、曾经的文士、曾经的儒风……一切令人唏嘘不已。

高龙书院理事陈刚健今年65岁,他说,自记事起,书院已被作为乡政府办公用地,“我的父亲就是高龙书院的学生,那里承载了许多老箬横人的回忆。”

新场馆

2016年9月,箬横镇政府将高龙书院项目纳入重点修缮工程,投资百万元,历时三月竣工。

2017年1月16日,修缮一新的高龙书院开馆,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雕梁画栋、青砖碧瓦、飞檐翘角。走进高龙书院,还是能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气息。

故宅的大门便可见儒家四圣贤的木质屏风;正屋房院走廊上雕刻着《朱子家训》,颇为醒目,足见旧时的家教之风弥漫,家严之教深重。二楼是国学讲堂,开馆当天,箬横中学原校长陈人斋老先生特地来给蒙童作国学讲座。

如今,高龙书院已成为箬横的一栋标志性区域文化建筑。前九份村文化礼堂在此设立,内设文史展览馆、国学讲堂、文联创作室等功能区块,并于2017年跻身全省优秀文化新地标;入选温岭首批农村文化礼堂图书分馆,藏书量达到3000册……这里,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陈刚健自2013年退休后,便从玉环回到前九份村。因有着几十年的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书院修缮期间,在前九份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永健力邀下,他担任书院理事一职,负责书院的日常管理运行。

陈刚健有一本书院活动汇表册,记录着自高龙书院开馆以来,每月举行的各类活动。

光2017年,高龙书院已多次安排各级文化下乡演出,自主举办村晚,开展各类文艺培训,“村里几乎每周都有举办活动,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陈刚健说,近年国学潮兴起,高龙书院也成为当地学校举办启蒙礼的热门地点。“行礼的时候,我还给孩子们点过朱砂。”每每看着稚气幼童身着汉服,有模有样地诵读《弟子规》,当过老师的陈刚健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本文参考:《温岭家风之高龙书院:古意门墙 重扬儒风》黄晓慧/文

图片由箬横镇摄影协会提供

责任编辑:余彩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