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渔民老话蛮实在

2018-03-17 09:11:39  来源:365体育官方中文版-台州日报   作者:张礼标

台州人家住海边,爱吃海鲜。过去一到春季,满街都在叫卖鲳鱼、鳓鱼,非常热闹。因此,也有了同渔业相关的老话。

鲳鱼好退不退,鳓鱼好钻不钻。

这句讲的是同一张网,既能捕到圆乎乎如大饼的鲳鱼,也能捕到扁薄如尖刀的鳓鱼。渔民在大海上根据潮汐规律下网,网纲上方用毛竹筒作浮力,下方纲上用柱子系住,纲和纲之间缚牢,网下海后,纲举目张,形成长达上千米的海中“围墙”。鲳鱼弟,鳓鱼兄,弹胡、赤鳞表兄弟,呼儿唤女,浩浩荡荡,随着潮汐,不知不觉进入渔网包围圈。当它们意识到被拦截时,鲳鱼想我浑身肉团一块,有的是力气,不会被小小网丝困住,于是拼命往前钻,试图突围。结果,鲳鱼因为头小身大,越往前钻鱼身被更多网丝缠绕,渔网缩得越紧,最后动弹不得。

鳓鱼一看鲳鱼被捕,心想还好我刚进网眼一二寸,来得及脱身。说时迟,那时快,它像箭一样往后一个退缩,企图溜之大吉,谁料到一退竟成千古恨。原来,就在鳓鱼后退的时候,鱼鳃两边的两片胸鳍倒钩在网丝上了,它惊慌了,乱了阵脚,但是,越是乱窜,越容易被更多的网丝钩住,最后也动弹不得了。

这句老话讲的是鲳鱼和鳓鱼的生活习性:鲳鱼遇网必钻,鳓鱼遇网必退。

其实,鲳鱼头小身大,碰到渔网时,如果能后退一步,就可以避免被捕的命运。鳓鱼鱼身扁平,背上的“背鳍”(俗称倚鳞)如锋利的小刀,素有“鳓鱼刀”之称,它碰到渔网时,如果能勇敢一点,往前冲一下,完全可以破网逃生。可惜,该退的不退,该钻的不钻,两样选择,一样下场。

这句老话通常用来教育那些做事盲目、不讲规律的人。

侧转望船边,仰转望青天。船到浪岗山,老婆儿囡相见难上难。运好银子两手抓,运差船翻见阎王。

旧时海上捕鱼,渔民用的渔船是只有两吨吨位的红头船。因为船小,渔民都在中舱舱板盖上睡觉;渔民夜里睡觉时,侧睡望到的是船边,仰睡望到的是青天。

船到浪岗山,老婆儿囡相见难上难。浪岗山列岛位于舟山朱家尖岛东北方向42海里处,因这片海域水深浪大,有“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之称,故名浪岗山。限于从前渔民捕鱼船只客观条件,到浪岗山海域捕鱼是极限。此海域是渔民捕鱼禁区,一般船老大不敢涉足。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鱼也多。因此,也有一些胆大的船老大冒风险,在此下网捕鱼。运气好的,捕到满船的鱼,鱼卖后所得的钱(银子)很多,两手都抓不过来。运气不好的,碰到风暴,船翻人亡见阎王。故有上述老话。

打手网,脚跑直。放丝绫(一种网眼较细的小网),等路缺。拗鱼进,四面出入。夹围槽网,天诛地灭。

“撒手网,脚跑直”,指渔民徒手撒网捕鱼,一网撒下去,鱼时有时无。渔民要撒很多次网,这边网不到鱼,再跑到那边去撒网,才有所收获。因此,这样撒网捕鱼是件累活。“放丝绫,等路缺”,指把一张丝绫网设在河面上,鱼随着流水游动时,触到丝绫网,就有可能被捕获。这种捕鱼法犹如强盗躲在偏僻的道路旁,打劫过路的行人——台州方言称之为“等路缺”。由此可见,放丝绫也不是一网打尽的捕鱼法。“拗鱼进,四面出入”,指在特定的河流闸边设网,此渔网网口四向张开,捕到鱼也是有限的。惟有夹围槽的网,网眼小而细密,是过去捕淡水鱼的“断子绝孙网”。如在水塘中下网,几乎对塘中之鱼不分大小一网打尽,塘中的鱼要好几年才能恢复。故俗语说夹围槽网是天诛地灭的行为。

此句老话告诫人们要懂得捕捞有度,有些自作聪明的一劳永逸之举,反而是自绝生路。

小锅落岩皮头你也不讲。

过去科学落后,迷信盛行。渔民出海捕鱼,日常所讲言语忌讳很多。例如,台州方言把做生意亏本,叫做“截”,而“截”在台州方言里同“十”“石”谐音,出海渔民都希望有个好收成,因此在渔船上特别忌讳听到“截”音。我们常说的“磨石”,渔民不念“磨石”,念“磨兴”;数字“八九十”,渔民念“八九赚”。

新渔民,俗称新伙计。下海前,老渔民在家里把船上各种忌讳,向新伙计一一讲清楚,要求新伙计少讲话,尽量做到不讲话。新伙计记住了。

有一次出海捕鱼,渔船停泊在荒岛上。渔民上岛,在岩皮头(岩石上)生火做饭,饭后起锚开船驶向渔场。当船开了四五个小时后,再次烧火做饭时,大家发现小锅落(方言“落”是“丢了”的意思)在小岛岩皮头上。没有锅怎么做饭?没办法,他们只好把船驶回小锅落的小岛,取回锅。

船上那个一直不说话的新伙计看到这么一折腾,终于忍不住了。他说,当时小锅落在岩皮头上,我是看到的。船老大说,你看到了,当时为什么不说?新伙计说,不是你们要求我少讲话、不讲话吗?

后来这事传开,“小锅落岩皮头你也不讲”成了一个典故,一句老话。它告诫我们,有些话当讲还是要讲的,不讲就误事了。

责任编辑:丁楚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