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六经的和合观念(一):六经总说

2018-05-08 10:47:43  来源:365体育官方中文版-台州日报  

何善蒙天台人,中共党员。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秘书长、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台州学院和合文化研究院院长等。

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一般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然后总是会给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赞誉,似乎很直接地表达出了对于中国历史传统的敬意和尊重。但是,事实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样的说法,是很苍白的,尤其是对于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来说,如果我们不能从思想的内层来透视它,而只是做一种形式上的肯定,那么只能说明,其实,我们远远还不能够进入到中华文明的内核,去真正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意义和价值。

和合观念,自然是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但是,和合观念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文化载体来表达的,此前所提及的无论是史伯对于和合问题的阐发,还是管仲对于和合理念的秉承及发扬,都很清楚地透显出这种和合文化的深刻内涵。但是,这样的讨论,只是浮光掠影,可能它也无法说明和合在整个中国早期传统中的重要性。所以,要系统地、深入地来看待和合文化,就必须回到中国传统的经典。

什么是经典?简单的来说,所谓经典就是那些能流传百世的作品。当然,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这样的解释太含混。因为“经”的特殊意义,就注定经典在中国传统中的特殊地位。经的古字为“巠”,从糸(mì),表明它是与线丝有关的,因而本义是织物的纵线。“经”与“纬”相对,因为在纺织过程中,经线是不变动的,纬线是动的,因此,经又具有了恒常、不变的意思,由此,具有了恒常不变的道理之义。这种恒常不变的道理,落实到了典籍之中,就是文化价值的传递,由此,经典就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一个传统的形成和承续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文化的延续,是要从中国经典的表达中得到说明的。换言之,只有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和理解,我们才能够进入到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所有的文明传统都有自身的经典根据,而且,也只有通过经典,文明的形态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传递。

中国文化的经典是什么?因为中国文化的历史太长,如果我们从佛教进入中国以后来说,儒释道三教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基本文化生态,这个时候,我们应当说,儒释道三家有着各自的经典传统,比如佛教的十三经、佛教的大藏经、道教的道藏等等,都是这些传统各自赖以存在的经典基础。当然,如果我们回到中华文化的开端来说,大体上,在先秦时代,奠定中华文化价值基础的就是六经。所谓六经,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经书,儒家的五经(因为《乐》不存在)、七经、九经、十三经等等,都是从五经延伸出来的,可见五经对于儒家的重要地位。当然,五经(六经)的重要地位,并不仅限于儒家,虽然先秦有诸子百家之说,但是,诸子百家之言的共同根据即在于六经。为什么?因为,六经在先秦之前,即是中国古代贵族阶层学习的共同依据,所谓的“大学六艺”指的就是六经(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者则为小学六艺)。从这个道理来说,六经(艺)就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的经典根据,由此我们也可以很好理解,为什么先秦诸子在很多的表述上,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他们所接受的思想传统是一致的。中国思想的这种融合性,从这个根源来说,是很好理解的。当然,因为孔夫子开始用删《诗》《书》,定《礼》《乐》,用六经作为儒生的教科书,这样一来,儒家和六经之间的关系也就自然亲密了。

但是,不管如何,六经作为中国思想传统的根据,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们要真正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就必须要深入到六经之中,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获得可靠的理解。同样,当我们讨论和合文化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在六经之中,找到最为原初的根据。而在六经之中,事实上对于和合观念的论述和阐发是十分丰富的。这种丰富性,让我们能够更为直观地领会到和合文化之于中国传统的意义。

责任编辑:丁楚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