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一位画家眼里的和合二圣

2018-05-25 11:11:50  来源:365体育官方中文版-台州日报   作者:陈洪晨

《行吟诗者》

《少年才俊》

《归隐天台》

《手足情深》

前段时间,在一册本地杂志上,几幅笔触熟悉的连环画吸引了我。

这组题为《和合二圣的故事》的连环画,出自近几年为本报《茶坑村纪事》栏目插画的赵文玉先生之手。每幅都有一个标题,《少年才俊》《仕途失意》《浪迹天涯》《归隐天台》《丰干收徒》《手足情深》《行吟诗者》《美在自然》《因爱入禅》《和合二圣》,共十幅。我一幅幅仔细品读,画面开阔,笔墨质朴,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自然景色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近日,我造访了赵文玉在椒江的居所,了解这组作品背后的故事。

初衷

2017年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布公告,决定正式命名台州为“中国和合文化之乡”。赵文玉听了这个消息,格外兴奋。

“和合二圣的历史典故发生在一千多年前,我们当地许多人对‘和合圣地’‘和合之乡’的来龙去脉并不十分了解。”赵文玉是画家、作家,先后出版了20余种连环画、组画和一部长篇小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希望通过连环画这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把和合二圣的故事说与更多人听。

去年,他萌生这个想法以后,立即动手,借阅了数十万字的地方文献资料,一边阅读,一边思索,最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删繁就简,把研读的文字缩编成3000余字的脚本,共分为十篇。以文字脚本为基础,他开始了组画创作。

循着眼前的作品,他将和合二圣的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发生在唐朝太宗贞观年间,主人公寒山子是陕西咸阳人,是当地一户富裕人家的少年才俊。他从小就显露出超越常人的才智和抱负。他吟诗作文,骑射狩猎。富足的生活,良好的环境,让他在无忧无虑中成长起来。那个年代,要想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只能参加科举考试。寒山屡试不中,岁月蹉跎,他成了穷困潦倒的落魄之士。他背起行囊,走出家门,踏上了流浪漂泊的道路。当时正值‘安史之乱’,中原大地烽火连天,民不聊生,流浪的日子望不见尽头。他举目四顾,哪里才是自己安身度日的地方?终于,他来到东海边上的天台山,山上壮美的景观、清幽的环境,让他心旷神怡。他披荆斩棘,找到一个叫寒岩的洞穴隐居起来。他披发跛足,以石作床,月当灯,跟白云对话,与狐狼为伴。他走访国清寺,结识了拾得与丰干。他行走在苍茫的密林间,涉溪流,采野果。他边走边想,边想边吟。他把诗作随意涂写在岩壁、老树、毛竹上,任人抄录,竟有600余首诗留给世人……”

创作

我一边听赵文玉讲述,一边环顾他的居室,居室四壁挂满了他的连环画作品。

画室案台上两本边缘磨得发亮的图册引起我的注意,扉页上分别写着《动物画技法》和《艺用人体结构》。厚厚的图册,由一张张拷贝纸装订而成,纸上有黑色笔迹描摹而成的动物和人体。

赵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两本图册是他年少时临摹的。

他回忆,大约是在1975年,当时物资匮乏,工具书更是踪迹难觅。自小便爱好绘画的他,无意间在朋友处看到两册外国画家编绘的绘画工具书,教授人体结构和透视知识。他立即借来,如获至宝,每天在夜间学习,“点着蜡烛,用长锋毛笔蘸松烟墨,一笔一画,花了两个月时间,把整本图册临摹下来”。这段艰苦的经历,为他的绘画生涯打下了基础,“人体的每块肌肉、每块骨骼,每种动物毛发的顺逆,我都牢牢记在心中”。

在《和合二圣的故事》中,与图册中技法相仿的笔触仍然随处可见,如和合二圣的人物形象,再如信步的黄牛与骏马。

赵文玉告诉我,他曾三上天台山,夜宿国清寺。

“到天台山是去写生的,宿国清寺去寻踪的。”他回忆,沿着崎岖的山道登攀,体察先人的艰难;伫立在石梁边,看飞瀑喧嚣而下;倚在栏杆旁,赏隋梅傲霜斗雪;仰星天宇,高高的松树遮天蔽日;夜宿古寺,静听晨钟暮鼓……

走过的,看过的,一直藏在他记忆的深处,在构思组画过程中一点点被唤醒。寒山、拾得仿佛穿越时空,从画纸上隐现出来。

心愿

赵文玉说,和合二圣的故事遍及国内,流布东瀛,不少画家凭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过这方面的题材,内容、画风差异很大。

如何恰如其分展现那个年代的人和景、情和物,有别于前人作品,又能被当下的受众认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和合二圣的故事》是文化历史题材,寒山、拾得是神化了的人物,塑造出来的人物要有古味、仙气和书卷气,既有落魄的形象,又有圣人的神韵;人物使用的道具,如荷花、竹盒、经卷、葫芦,每一件都要和他们的身份相符;环境描绘,要把天台山和国清寺的特质表现出来,如壮美逶迤的崇山峻岭,变幻莫测的云彩,漫天盖地的荷花,皎洁的明月,隋塔、古梅、国清寺的长廊等……”

他采用自己擅长的传统笔墨线描勾勒的方法,在运笔时顺逆穿插、里白相间、虚实结合,使整个画面既有连贯性,又富有节奏感。

赵先生说,接下来,他准备把《和合二圣的故事》画成单幅长卷国画作品,装裱后捐赠给天台山和合公园。

责任编辑:丁楚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