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宋末年,福建惠安海滨有一位姓林的读书人,屡次北上考取功名,却屡遭失败。这一年,又到了大考之年,他下定决心,要进行最后一次拼搏,期望不破不立,一举功成名就。
于是,书生从惠安启程,前往南宋都城临安府(今杭州)。
历经风霜雨露,书生总算抵达杭州。然而,尽管已做最后拼搏,他还是不幸落榜,只得戚戚然收拾行李回家。
回家途中,书生越想越觉得无脸面对父老乡亲。左思右想间,他下定决心,不再返回惠安老家,于是便在刚好经过的温岭落下脚来。
这天,流落温岭已久的书生来到松门淋川一带,遇见了一位药铺老板。听说他的事情后,老板分外同情,便资助了他少量资金,让他做个肩挑小贩糊口。书生开始天天外出,肩挑货担四处叫卖。除了淋川等地,他也时常乘坐渡船,赶往石塘岛周游叫卖。
有一天,书生挑着货担,乘坐渡船又来到石塘岛,上岸后,翻山越岭来到桂岙沙头庙里摆摊。生意做到日落时分,别的摊贩已纷纷撤摊回家,书生却是意兴阑珊,想着独自一人流浪,一天劳累下来有些体力不支,便干脆不撤摊睡在了原地。
睡到下半夜,突然间,从海上来了一批海盗。为首的海盗叫醒书生,问明了书生情况。书生口齿伶俐、文才俱佳,半刻工夫,已说得海盗们泛起了同情心,还认他做了福建老乡。
就在聊天间,书生也了解到海盗们的底细。原来,不同于其他海盗,他们干的是劫富济贫的活。说话间,为首的海盗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他们要将刚抢来的金银财宝分给书生一些。这下子,书生一夜暴富。
发财之后,书生心想自己长期寄人篱下,老在药铺老板家蹭住也不是个办法,而且到桂岙做生意也不方便。现在有了钱财,为什么不直接在此定居下来?
于是,书生睡意全无,跑上桂岙山头,四处眺望。只见桂岙山陡,岙口朝向东南,风浪很大。一岭之隔的打爿岙则不同,其地四面环山,里面有一处小海湾,退潮时还能见着一片滩涂。
打定主意后,书生便带着金银财宝回到淋川,重谢过药铺老板后,又从淋川买了一批红砖运到箬山,在打爿岙东头搭起了几间砖瓦房。
发了财,也有了房,书生想起尚在老家的父母兄弟和乡亲们。于是,他委托往来的渔民联系上了家人,动员家人迁居此处。因此,在那些年里,总能见着一些福建人,满载着一船红砖,从惠安浩浩荡荡奔石塘而来。
此后又经数年,从闽惠而来之人,将这里打造成了与周遭石屋遍地景象不同之地。因建材采用了红砖,此地“红砖仔厝”的地名,也就这样世世代代传承了下来。
(整理自陈其恩《石塘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