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永安闸的来历

2018-05-29 12:46:44  来源:温岭日报   作者:潘国志整理

相传清朝中期,滨海这地方还是一片海滩涂。涨潮时一片汪洋,船只可以在此往来,退潮后,当地人家就在海涂中讨小海。

不过,虽说靠海吃海,但靠海处却有着极大的危险。每年台风季节,当地老百姓深受洪潮之苦,因此死伤者,不计其数。

话说当地有一户农家,有三个儿子。老大叫永安,老二永康,老三永明。

眼见洪潮害人,三兄弟心忧如焚。经过商议,决定由永安领头,三兄弟一起带领当地百姓捞泥筑海塘。历经数年艰辛,海塘才得以筑成。如此一来,不仅百姓们饱受多年的洪潮之苦得以解决,而且筑塘后,塘内留出的大片海涂,也改建成了农田。

海塘筑成后,新问题却来了。一旦遇上暴雨,塘内很容易形成内涝,成片的农田被淹,百姓们伤心欲绝。眼见如此,三兄弟又坐不住了,几番商议后,他们决定在海塘上开出一道涵闸。

于是,三兄弟东奔西走,详细调查,画出了木制涵闸的结构图,领着乡亲们一面维护海塘,一面开塘造闸。

就这样,又是数年,三兄弟带着乡亲们先后在北段、中段和南段成功安了涵闸。涨潮时,将闸板放下,有内涝时,再打开闸门。无论是台风天,还是暴雨天,水患都可以得到解决。

对于三兄弟的智慧,当地百姓赞不绝口。为了纪念这三位先人,当地的百姓将这三座闸分别称为永安闸、永康闸和永明闸。后来,涵闸的木料坏了,乡民们换上了石料,但闸板仍旧用的是木料。

历经多年,这三座涵闸虽经无数次修改重造,但名字始终未曾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十分关心水利建设,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对永安闸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址重建,并起名为“金清新闸”。然而,官方名称虽换,当地百姓仍旧称之为“永安闸”。

可惜的是,因河道改道等原因,永康闸和永明闸先后被废,但当地百姓对永安三兄弟的功绩,却一直在代代相传,甚至在当地的村名中,也大多带上了“永”字,如永安、永丰、永进和永胜等村。

(整理自《温岭民间文学》)

责任编辑:丁楚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