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后,19日,浙东前指派出飞机轰炸大陈岛。台湾国民党党军极度恐慌,为避免更大的失败,台湾当局不得不于2月5日决定,将国民党军撤离以大陈岛为中心的台州列岛。8日至12日,美国海、空军出动大批舰艇、飞机,帮助国民党军从北麂山、披山、大陈岛撤逃台湾。撤逃时,国民党军将大陈岛上1.4万多居民押上军舰,运往台湾,把一切军事设施和民用建筑破坏殆尽,大陈成荒岛、死岛。
1955年11月,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到浙江视察青年工作,得知大陈岛荒芜凄凉,迫切需要重建,他便在共青团浙江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议在大陈岛解放一周年来临之际,组织一支青年垦荒队赴大陈岛,建设大陈岛。当时,出席会议的共青团温州地区的负责人深切感到,这一任务应该由温州广大青年来承担,于是在会议休息时和胡耀邦说:“耀邦同志,你刚才说的组织青年垦荒队去大陈岛的任务,就交给共青团温州市委来完成吧!”胡耀邦听了非常热情地说:“好,你们把队伍组织起来后,立即告诉团中央,团中央将在《中国青年报》头版上发表消息,送上贺信和一面旗。这面旗绣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10个字。”
温州团市委接下了这个任务,发动全市青年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短短几天里,就有800多人报名要求参加垦荒队。由于名额限制,许多青年应没有被批准而痛哭流涕。首批由温州、黄岩等地227名14至22岁青年组成的垦荒队举着团中央授予的“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旗帜,一路高喊着“把青春先给大陈岛”等口号,在临近春节的前几天登上了大陈岛,迈出了大陈垦荒的第一步。此举一度成为全国青年的先进榜样,至1960年4月,温州、乐清、黄岩等地共5批447名青年垦荒志愿队员上到岛。
面对长满野草的土地,面对一无所有的荒岛,这些热血青年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经过半年多的磨练,队员们学会了下地种田、饲养牲畜、炸石开山、修路盖房,许多人已能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担子,步履自如地上山下地。当年,就收获了番薯5万多公斤,马铃薯2万多公斤,蔬菜2.5万多公斤,还有花生、绿豆等农产品。他们学会了驾船出海、撒网捕鱼,还用从牙缝里省出的钱购置了岛上的第一艘机帆船。
胡耀邦一直关心着大陈岛,多次接见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代表。青年垦荒队没有辜负胡耀邦的期望,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在全岛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大陈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被誉为浩瀚大海上的“东海明珠”。1984年6月2日,胡耀邦为大陈岛青少年宫题词:“大陈岛青少年宫”。1985年12月29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专程来到大陈岛看望垦荒队员。他走访看望了老垦荒队员的家,召开老垦荒队员座谈会,高度评价大陈岛垦荒队员三十年来的辛勤劳动,并谆谆叮嘱一定要把大陈岛建设得更好。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就是这批垦荒队员英雄壮举的生动总结。尽管大陈岛垦荒岁月已成为过去,但“大陈岛垦荒精神”一直在台州大地上涌动传承,成为鼓舞台州人民奋勇前进、奋发有为的强打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