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诗咏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06-03 09:22:51  来源:365体育官方中文版-台州晚报   作者:徐中美

5月27日,本报第6版刊出古诗词功底深厚的徐中美先生所写的《诗咏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后,不少读者对这种用古诗词串写台州国家级非遗的形式表示“点赞” 。 本期接上期,刊登《诗咏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希望继续受到读者的欢迎!

6.温岭大奏鼓

题诗:

海天共舞似衔觞,鼓乐声喧沸石塘。

甘作人梯充丑角,虔求渔事一年昌。

背景:

“温岭大奏鼓”,原名“车鼓亭”,系流传于台州温岭石塘镇箬山渔区的民俗舞蹈,迄今有三百多年历史。据《惠安县志》记载,明末清初,部分惠安回族渔民外迁浙东南沿海地区,“车鼓亭”亦随之传入温岭箬山一带。“男扮女装”是其最基本特征,舞者全是头戴羊角帽的男性,脸部进行重彩化妆,以浓重的白粉打底再于双颊涂大片红色油彩,类似戏剧丑角;其身着红衣、腰系绿带,装束与福建“惠安女”般鲜亮夺目,佩带脚镯和手镯;每人手持木鱼、扁鼓、唢呐、汤锣、铜钹、铜钟等不同乐器,以海滩、渔村石板路甚至船上甲板为舞台,光脚板边奏边舞,舞姿粗犷诙谐;其舞蹈配乐以打击乐为主,配以唢呐吹奏旋律,整体节奏明快,音调热烈,充分反映了渔民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因其别具地方色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称其为“中国渔村第一舞”。2008年,“温岭大奏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九狮图

题诗:

古镇神奇地势殊,改朝庆演九狮图。

争球奋起千招醉,政复清明倍乐虞。

背景:

“九狮图(线狮)”,是提线木偶术和地面舞狮结合的民间舞蹈艺术,常献演于吉庆佳节。因九狮凌空表演,故又名九狮挪球。据传起源于明朝,初为五狮。当时朱元璋一统天下,民间兴起以舞狮庆祝太平,因台州仙居县朱溪镇地坐五狮之势,乡人据此创编五狮图演绎五狮强劲、刚猛的争球之势,后逐步演变成九狮图。独特的道具、鲜明的服饰,再辅以热烈、欢快的音乐节奏,使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其道具制作工艺粗旷豪放和细腻逼真相结合,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有群狮抢球、单狮戏球、双狮挪球、绣球开苞、明珠落盘、三狮会宴等,表演活动注重吸纳群众广泛参与,场面恢宏而充满喜庆色彩、极具感染力。2008年,“九狮图(线狮)”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坎门花龙

题诗:

祭海安民佑玉环, 游龙恍若列仙班。

门培坎德龙抬首, 颜值翻番那港湾。

背景:

“坎门花龙”,源于台州玉环市的坎门渔村,俗称“滚龙”或“挵龙”(闽南话)。花龙是指“已修成正果的海龙”,花龙滚舞饱含渔民“祭海”、“祈福”的民俗意蕴,其舞蹈风格热烈奔放,是我省较为独特的舞龙品种,曾被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据传,其诞生与渔民抗击海盗和明代嘉靖年间的戚继光抗倭有关。每逢重大节庆活动、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五,渔民们都会自发组织滚舞活动,表达祈佑平安的美好愿景。据清光绪年间纂修的《玉环厅志·风俗篇》记述:“里社各制龙灯,鸣锣击鼓,旋绕为盛;制禽兽、鳞鱼、花灯入人家串演戏阵,笙歌达旦,环观如堵”。作为具有500多年传承历史的民间舞蹈,2011年,“坎门花龙”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刘阮遇仙传说

题诗:

桃源化境水流香,忘却前生况味凉。

知遇无非真善美,依依追梦岂彷徨。

背景:

“刘阮遇仙传说”,系我国古代著名的人神恋传说之一,最早记载于东晋时期干宝的《搜神记》,后经南朝·宋时刘义庆的《幽明录》细述,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臻完美。该传说主要讲述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结为夫妇的故事。唐代以后,“刘阮传说”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其与后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桃源双璧”,成为被诗词曲赋等文学作品广泛引用的经典传说,还衍生到民间戏曲、绘画、雕刻等领域。如“刘郎”典故,尤为大唐“诗豪”刘禹锡所喜:“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两度赋诗,以“切姓用典”的手法自比“刘郎”,千古传为佳话。作为民间文学遗产,2014年,“刘阮遇仙传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三门祭冬

题诗:

乡愁一脉溯亭旁,七百年来仪礼彰。

恭接玄冥行五祀,孝亲敬老颂甘棠。

背景:

“三门祭冬”,系传承于台州三门县各聚居村落、每逢冬至节举行的以拜冬、祭祖为主旨的传统民俗。其由取水、祭天、拜祖、祝寿、设敬老宴等仪式,以及相关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组成,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祭祖分家祭、祠祭,家祭以家庭为单位在家设祭,祠祭则是设在家族宗祠中隆重举行的程序复杂、氛围庄重的祭祀仪式,甄选祭冬仪式主祭、陪祭、读祝者,均有严谨的礼制。“三门祭冬”祭品极其丰盛,现场除陈列五祀外,祭桌一般摆有大盘、小碟、大碗、酒水、羮汤等,摆盘更盛有十荤十素、各色糕点、水果糖果、鸡蛋干果等,预兆丰年气象。作为代表性强烈的冬至节气民俗活动,2014年,“三门祭冬”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1月,包括“三门祭冬”在内的“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责任编辑:陈飞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