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感怀 | |
2017-05-31 18:34:29 来源:365体育官方中文版 | |
|
几个月前,我惜别已有身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远离生活40余年的烟雨江南,来到西域边陲城市阿拉尔,开展为期三年的援疆戍边工作。2月底,在台州参加完简短的欢送仪式后便踏上西行的旅程,当飞速的汽车奔驰在诸永高速路上,远乡情更怯,此去不知何时才能踏上归途,心中感慨万千,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悲壮。《远行感怀》:“惜别故土度关山,吾辈愿做骄胡杨。披肝沥胆固边陲,扎根瀚海傲苍穹。” 边疆春来迟。初到阿拉尔,万物尚未复苏,此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灰白世界,树木是斑驳的,房屋外墙是灰白的,甚至街上行人的着装也是灰色系,满眼萧索寂寥。相反,此时的江南,早已是草长莺飞,绿意盎然。强烈的视觉反差,使人顿生失落感。某日清晨,当我不经意间推开宿舍窗门,极目远眺,远处柳树枝头上似有万千绿色小精灵在跳舞。哦,阿拉尔的春天来了。 阿拉尔,维吾尔语意为“绿色的岛屿”,古称“昆岗”,地处丝绸之路上的龟兹于阗古道。塔里木河穿城而过,三河交汇塔河源,又是三五九旅传承地,古西域的重要门户,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驿站。“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千里,屯垦在天山”,是对阿拉尔光辉历程的真实写照。总人口30多万,这里有茫茫戈壁,也有冰川、沙漠、草原,还有几十万亩的胡杨林,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从开始的陌生到逐渐适应并爱上这里,人生经历了一番不同的体悟。远离家人的牵挂和刚进疆时的迷惘和不适,使我几次半夜从睡梦中惊醒。清明时节,思乡心切。《清明赋》:“人间四月是清明,游子客乡思故旧。痴心一跃诉衷肠,青春作伴好还乡。” 当一天忙碌的援疆工作结束,傍晚约上三五援友定时散步成为援疆干部们的“幸福时光”。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思想也沉静下来。回首过往,岁月匆匆,曾经在意的、纠结的东西,也许只是生命某一个阶段的感受,过去了,放下了,浑身轻松。闲暇时,抬头看天空的白云,缥缈着、奔放着、绚烂着、淡定着,千姿百态。当你置身于巴音布鲁克茫茫草原,追逐着云朵在草原上肆意奔跑,顿时眼界心境也变的豁达开朗,一切烦愁别绪皆可释然。 尤其震撼于戈壁沙漠的胡杨林。千百年来,它们在荒漠戈壁,用身躯阻挡沙尘对绿洲的侵袭,磨砺出“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的坚强品格,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走进胡杨林,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原始的气息,一种生命的律动,那磅礴的气势,体现着顽强的意志。多少年来,屯垦戍边在祖国边陲的数万兵团人,承受着风沙和严寒,风雪中前行,寂寞中坚守,保稳定,谋发展,他们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进疆初期,很多援友因空气干燥鼻孔布满血丝,有的因时差不适而彻夜难眠,还有的因为离家遥远而神情沮丧。几个月过去,所有的不适烟消云散,援疆干部很快融入了这里。家乡的亲朋好友来看望,都说我们变成了真正的新疆兵团人。当地人也会伸出大拇指,来一句“亚克西”。而今,各团场培植的哈密瓜,枣、杏、苹果等果树硕果累累,惠及民生援疆项目纷纷落成并投入使用,援疆让维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徜徉在阿拉尔市街头,只见鸟语花香、楼宇林立,处处散发出迷人的现代、文明、宜居的城市魅力。27名第九批台州援疆干部争当兵团发展排头兵,共同谱写一曲民族团结之歌。 援疆,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的深意。不援疆,不知祖国之大;不援疆,不知新疆之美;不援疆,不知固疆之要。援疆,让我们荡涤浮躁之气,丰富人生内涵。边疆的沙尘磨砺我,胡杨的精神激励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我愿做一棵笑傲苍穹的不朽胡杨,不俱沙尘,无畏风寒,微笑着,将援疆岁月打磨成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
杨能勇 刘锦萍 |